•   炒股,就在一键之间,智慧投资,让财富迅速增长!跟随市场,赢在未来,炒股,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
  •   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

股票配资开户平台:配资概念股票-半年考上演“过山车”!多只基金规模暴涨又“高台跳水” 什么情况?

摘要:   6月末,临近公募行业“半年考”,叠加行情的升温,多家公募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成交量放大,迎来资金净申购的同时规模也实现了跃升。然而...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6月末 ,临近公募行业“半年考 ”,叠加行情的升温,多家公募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成交量放大 ,迎来资金净申购的同时规模也实现了跃升。然而 ,在跨过“6·30”的时间节点后,多只基金规模又上演“高台跳水”,更有产品单日被净卖出超过20亿元 。

  有公募人士分析认为 ,除了行情回暖外,因公司内部考核以及宣传需要,年中关口或有基金公司意图借助“帮忙资金 ”推高旗下ETF规模。然而 ,“帮忙资金 ”亦有成本,且在二级市场端,若产品本身流动性欠佳 ,可能引发场内折溢价,资金的快速进出可能带来基金热销的假象,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多只中证A500ETF规模上演“过山车”

  据数据统计 ,6月23日至6月30日的一周内,某大型基金公司旗下中证A500ETF份额猛增118亿份 。截至6月30日,该产品规模攀升至226.4亿元 ,创下新高的同时 ,成为同标的规模第一的ETF,领先第二名近40亿元 。

  然而,净申购的态势在步入下半年后即戛然而止 ,相关产品的规模随即上演“高台跳水”。

  7月1日,前述大型公募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单日份额减少22.23亿份,这意味着单日即有超过22亿元的资金流出;截至7月11日 ,该基金规模已经减少了44亿元。

  自从去年下半年各家公募中证A500ETF开启同台竞技后,截至7月11日,发行规模均为20亿元的产品中已有9只ETF规模达到百亿之巨 ,前述大型公募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流通市值为182亿元,国泰中证A500ETF 、广发中证A500ETF规模分别为179亿元与171亿元,前三名规模差距在咫尺之间 。

  或因半年度“冲规模 ”

  为何ETF会在年中关口规模暴涨?又为何会在“6·30”后冷热交替?接受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给出了多重解释。

  华南某公募渠道人士指出 ,适逢半年末,部分基金公司意图借助“帮忙资金”推高旗下ETF规模的现象,背后暗藏着复杂的行业逻辑与潜在问题 ,首要原因或是“冲规模 ”。

  “各家基金公司对这类ETF(如被视为战略品种的A500ETF产品)极为看重 ,公募的考核节点清晰,涵盖一季度末、半年、三季度末 、四季度末等关键时间点 。将规模做大可能主要是为了应对内部的规模考核。”此外,前述人士解读称 ,也有可能先做大规模以期提升流动性,为未来承接“国家队”资金铺路。

  而华北某掌管ETF的基金经理则对记者表示,规模猛增不一定是简单做大产品的原因 ,一方面“6·30 ”前后,市场有明显的涨幅,ETF作为可二级市场交易的品种 ,其交易费率上的优势及效率优势使得很多投资者会选择高频率的买卖ETF来把握市场短期的行情 。另一方面,ETF作为较为透明的产品,其流通份额及流通规模情况会做到日频披露 ,因此阶段性冲规模的意义并不大。

  “不过冲规模并非没有可能,若从该行为来考虑,可能更多是基金公司层面的考量 ,而非产品本身层面 ,中证A500作为代表性较强的权益市场指数,或许能作为公司整体冲规模优选的指数产品之一。”该基金经理表示 。

  “帮忙资金”亦需成本

  “帮忙资金 ”的身影在ETF份额暴涨暴跌过程中若隐若现,对产品以及持有人有何影响?

  前述基金经理解释称 ,若从成本角度考虑,资金可能更多地来自做市商,做市商有较为完善的对冲模式能一定幅度对冲帮忙期间的指数beta ,帮忙资金能承担更少的波动。且做市商的成本基本分为占用资金成本 、承担风险敞口成本、系统人员成本。

  “目前按照监管要求,做市费用由基金管理人自身承担,因此不会对基金资产造成影响 。同时 ,由于ETF的实物申赎、实时补券以及多退少补等机制,产品的频繁大规模申赎对产品的仓位影响较小,因此对基金资产理论上也不会造成损耗 。”

  而前述华南公募渠道人士透露 ,当前通过券商的“帮忙资金”成本模式已发生变化。以往多通过交易量兑付成本,如今交易量难以覆盖或操作不便,基金公司需真金白银支出。具体而言 ,基金公司通常以年化5%左右的成本从券商 、私募等机构寻找资金 ,资金停留时间按天计算 。

  虽然这部分成本由基金公司支付,但这种模式依旧存在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潜在风险。该人士表示,“帮忙资金 ”快进快出易导致ETF规模大幅波动 ,若产品本身流动性欠佳,可能引发场内折溢价;此外,“帮忙资金 ”的快速进出可能带来基金热销的假象 ,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这些都是对存量持有人的利益造成理论上的侵害。

  亦有基金观察人士指出,“很多‘帮忙资金’来自券商 ,基金公司会以其他形式支付相关费用,通常可能会以分仓或者尾佣的形式来兑现 。这些成本原本可以用于提升公司投研能力,最终却伤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标签云